不將性少數群體納入刑事化范疇將拯救生命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負責人周五發表一份聯合聲明指出,在一些國家的法院和議會正在審議圍繞性少數群體權利的法律框架之際,他們希望強調,針對 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性別奇異者和間性者等人士的懲罰性法律侵犯了人權,并損害了公共健康。
人權高專蒂爾克和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拜安伊瑪在聲明中表示,性少數群體的非刑事化對于保護每個人的人權和健康至關重要。
觀念在發生轉變
聲明指出,全球正在發生的一個重大轉變,即逐步摒棄刑事化。現在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不再對性少數群體實施刑事化。僅在過去 10 年中,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巴多斯、伯利茲、不丹、博茨瓦納、庫克群島、多米尼克、加蓬、印度、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瑙魯、帕勞、圣基茨和尼維斯、塞舌爾、新加坡以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都廢除了將性少數群體刑事化的法律。
摒棄偏見
聲明表示,正如納米比亞高等法院最近指出的那樣,“強制推行社區中某一部分人的私人道德觀點(即使他們構成該社區的大多數),這些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基于偏見,不能作為政府的合法依據”。
東加勒比最高法院明確指出,“將成年人之間自愿同意的同性性表達定為刑事犯罪,就其本質而言具有侵犯性,因而侵犯了自由權和個人隱私權"。
助力艾滋病防治
聲明表示,將性少數群體定罪會使需要獲得醫療服務的人群以及提供這些服務的一線工作者產生合理的恐懼。
聲明指出,在將性少數群體刑事化的國家,艾滋病預防服務的提供和接受率都有所下降,艾滋病護理和治療服務的接受率也有所下降。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將同性關系定為刑事犯罪的國家,男同性戀者和男男性行為者中的艾滋病毒感染率是未將同性關系定為刑事犯罪的國家的五倍。
聲明表示,在將同性關系定為刑事犯罪的國家,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對艾滋病毒感染狀況的知曉率和艾滋病毒病毒抑制率都明顯較低。
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聲明還指出,這類懲罰性法律即使站在在“法律和秩序 ”角度也不能自圓其說。
新加坡在取消將同性戀刑事化的法律之時,政府清楚地認識到,將成年人之間的私密性行為定為犯罪是毫無依據的。
此外,這類法律還導致騷擾的出現。
正如印度最高法院所言,懲罰性立法 “已成為騷擾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群體的可惡手段,使他們遭受歧視和不平等待遇”。
有大量證據表明,此類歧視性法律使人們更容易遭受殘暴的仇恨犯罪、警察虐待、騷擾、勒索、酷刑,以及被剝奪獲得醫療保健、教育和住房機會的風險。
此外,世界各地在立法和態度方面取得的進展需要繼續推進,人們日益認識到不應該因為自己的身份認同和所愛的人而被定罪。
聲明呼吁所有國家廢除對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性別奇異者和間性者等人群的所有懲罰性法律。
聲明強調,不再將性少數群體納入刑事化范疇對于保護所有人的人權和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