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同性戀合法化帶來的市場機遇:O2O和可穿戴
6月26日,美國高等法院的9個法官以5:4的投票結果承認全美境內的同性婚姻合法。這一紙判決,讓美國成為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好基友,大家共同把北美變成了地球上唯一一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大陸。作為世界上第21個全境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美國這一法案的生效,引起了全世界范圍的大討論,而討論的焦點不外乎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在社會倫理道德方面進行的辯論,另外一方面則是著眼于商業機會的探討。
LGBT小群體帶來大市場
今天,我們且不去討論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就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看這個法案將會帶來的商業機會。這對于當前“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現實來說,可能更為重要也更直接一些。據李銀河在《關注同性戀權利》一文中所統計:“荷蘭的同性戀者占人囗6%,這個比例略高于金西對美國社會的調查(4%),略低于英國調查(同性戀、雙性戀者各占4%,合計8%)。”而以較保守的5%來估算,中國的LGBT人口也有7000多萬,這比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還多。
盡管這個同性戀人數在整個社會中還屬于小部分群體,但在消費市場卻有著很高的商業價值。根據LGBT資本公司的研究,全球前三大的LGBT市場分別是:歐洲8700億美元、美國7500億美元,中國3000億美元。另外,按照CMI在美國的調查數據顯示,商家在LGBT群體中每投入1美元,就會獲得180美元回報;異性戀者每消費158美元,同性戀者的消費額即達到878美元,相差4至5倍。
那么,從這組數據中,我們將捕獲一點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同性戀群體的平均消費能力遠高于一般的異性戀。而隨著社會包容性的不斷增強,這個群體的人群將會呈現上升趨勢,其所釋放的市場空間也將由此變得更大。
針對LGBT的商業機會在哪里
美國同性戀婚姻的合法化,進一步反射出全球對同性戀的包容趨勢,但同性戀在現實生活中還是難以完全陽光化,其各類專屬的商業服務也相對滯后于異性戀。
過去,更多的同性戀找“戀人”是基于線下的一些場所,比如酒吧、迪廳之類;當然,“廁所文化”也是同性戀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即在廁所里留下相關信息,以達到尋找“戀人”的目的。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到來,這個特殊群體的“社交”方式有了更多的延伸;而借助于互聯網的一些社交工具,往往也能更好地獲得相關信息。當然,相對于過去的純線下行為來說,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里,用戶的隱私相對來說會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時借助于互聯網在虛擬世界里實現更好的“志同道合”。
正如互聯網影響了這個時代一樣,同樣也影響著同性戀的群體。所以,在這個互聯網 的時代,伴隨著同性戀的合法化,必然將釋放出一些新的商業機會,主要由以下兩方面:
1、區域O2O社交模式
互聯網可以說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同性戀的社交空白,可以更好地滿足同志的強社交需求。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因素,在國內的同志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扎堆的社交應用,包括G友、Aloha、The One、The L、左左、GayPark等;甚至還有一些更加細分的,針對于女同的社交產品,如Pinkd、Laven、嗚啦啦、LesPark等,目前已經高達幾十種,可以說很快將進入拼刺刀的階段。
在根哥看來,這些同志社交產品在不久的將來便會死去一大批。原因由兩方面:一是目前中國的同志人群增長遠低于為同志提供服務的這些社交產品的增長速度;二是大部分的同志社交產品都處于高度同質化,沒有特色。那么,對于這樣一些產品的開發者,或者一些正準備進入同志社交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們來說,是否還有機會?如果有,機會又在哪里呢?
根哥認為:同志社交產品的市場機會還是很大的,而區域O2O模式將會是一個方向。
所謂的區域O2O模式,就是類似于當前的一些區域性地方網站模式,只關注本地的那點事,也只服務于本地的客戶,然后完全打通線上線下的活動、服務。也就是說,針對于區域性的、本土化的,打造一種線上線下互動的同志社交模式。在線下,可以依托于酒吧、咖啡店之類的,然后線上依托于線下平臺延伸出社交平臺,以小眾市場為切入點,或許會是當下的一條出路與趨勢。
比如開發一款南京同性戀部落的APP產品,服務的目標非常明確,只限于生活在南京范圍的同性戀人群,或者是一些剛到南京工作,還沒找到在南京志同道合的人群。一方面提供線上的交友,以及其他的一些消費服務,如幫助預定酒店、禮品之類的;另外一方面打通南京的線下服務,比如酒吧、酒店、咖啡店、情趣用品店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為同志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或許有人會問,那當前這么多的大型同志社交工具不就完全可以干這樣的事情嗎?如果是在大眾市場里,我倒認為可以嘗試,但是在這個本身就比較小眾的市場,靠風投那點錢去全中國開辟一條本地化的O2O模式,那點錢是不夠燒的,而且就算燒了之后也不知道何時能夠從同志們身上撈回來;更關鍵的是在這種本身就小眾的市場上很難做好本土區域化的服務。
2、智能穿戴產品新機遇
同性戀,不論是天生,還是后天形成,都是比較難以扭轉的。這也就說明,一旦他們接受了一個產品的服務,就有可能成為終身用戶,黏性極高。而且,大部分的同性戀者是沒有組建自己家庭的,就算有組建家庭也沒有孩子,因此他們的經濟負擔要較平常人會小很多。再加上,這些群體又容易被歧視、被邊緣化。所以,他們需要用更優秀的事業、更好的收入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就更有消費欲望。除此之外,這個人群對互聯網的依賴性高于平常人群,對一些前沿科技產品的嘗試、購買沖動也更強,就更容易成為智能穿戴領域的巨大的細分潛力市場。
比如,針對于同志們的特性專屬設計的情趣用品,相對于當前的運動健身手環類產品來說,更具有剛需的市場特性;針對于同志們的情感需要,推出一些針對性的智能硬件產品,如智能手環、掛墜之類,主打同志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或是針對于這類特殊偏好的人群,推出一些智能玩具類產品,來彌補他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空缺,也是一個不錯的潛力市場。當然,針對于這部分人群的一些智能化裝飾性產品也是個不錯的市場。除此之外,針對于這些人群推出專門的同志用品購物網站也會是個不錯的機遇。